秦始建园寝之制,以祀先祖。园寝就是在先帝陵墓旁,建“正寝以象平生正殿,又立便殿为休息闲宴之处”[16]。在园寝设祭制度为汉所继承。
宗庙与园寝之祭的内容与形式都很复杂。汉代二者常常合为一体,有“日祭于寝,月祭于庙,时祭于便殿”[17]的规定。在日祭、月祀、时享的常制之外,还有古来相传的“禘”“祫”庙祭大礼。“禘”是在始祖庙以始祖配祭而举行的追祀大典,“祫”是集合远近祖先的神主,在太祖庙举行的大合祭。原则上说“禘”五年一次,“祫”三年一次,实际上古人常以“禘”“祫”通称宗庙合祭大典,二者并无太大区别。
对名山大川的祭祀称“旅”“望”。古代祭山川的原则是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诸侯祭山川之在其境内者。秦统一后,规定了在全国范围内所祭祀的山川。崤山以东,礼祠嵩山、恒山、泰山、会稽、湘山、济水、淮水等五山二川;华山以西,礼祠华山、薄山、岳山、岐山、吴岳、鸿冢、渎山、黄河、沔水、湫渊、长江等七山四川。汉兴,山川祭祀之礼或兴或废。虽然高祖有上帝及山川诸神各以其时礼祠的诏令,但较多采用的可能仍是帝王巡行,“所过礼祠其名山大川”[18]的方式。文帝十五年(前165年),曾“修名山大川尝祀而绝者,有司以岁时致礼”[19]。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也曾下诏:“河海润千里,其令祠官修山川之祠,为岁事,曲加礼。”[20]宣帝神爵元年(前61年),对泰山、嵩山、灊山、华山、常山等五岳和河、江、淮、济等四渎,都定下祷祠时间与地点,“皆使者持节侍祠。唯泰山与河岁五祠,江水四祠,余皆一祷而三祠”。“自是五岳四渎皆有常礼”[21],汉代山川祭祀之制基本固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