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改革是时代风气渐开的新观念、新形势的产物,而它又反过来进一步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观念更新和历史发展进程。书院由独尊中学而强调西艺西政之学的重要性以至设立西学课程,这是它适应国家求富求强的时代需要的反映。书院不仅是近代科技教育和传播的重要场所,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含英咀华,而且也使它成为新思想、新观念的发源地之一。不少肄业诸生由此走上“离经叛道”之路。这是清廷改革书院时始料不及的,也是晚清书院改革的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之所在。
六、成就与不足
洋务时期的教育改革,其对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推动了迥异于传统教育的新式教育的产生。传统教育一向轻视专门技术人才的培养,尤其与社会经济生产进步紧密相关的自然学科,更被人们视为雕虫小技,往往只在朝廷附属的特殊教育机构中有所传授,且这种知识既处于被垄断的地位,又处于“奴婢”的地位。对于普通的学校教育和一般的受教育者来说,科技知识可谓“无以与焉”。小农经济的简单再生产过程所需要的科技知识,主要是通过代际之间生产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和传递来解决。而洋务派进行教育改革,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维护封建统治而育才。最早设立的京师同文馆目的在于训练外语人才以便交涉,所以奕劻称该馆“系为边务储才之地”,学生“高者可备行人摈介之班,下者亦充象胥舌官之选。”[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