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化性”,是一个纯专业术语,意思是蚕在一年中轮回几个世代的特性。为了物种延续的需要,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中,蚕已经进化出一种在特定世代“滞育”,以安然越冬的特性,这种特性是与它所生活的地理环境相适应的。比如说,在较寒冷的北方地区,由于桑叶生长期短,生活在这里的蚕每年只完成一个世代就进入滞育了,这种蚕就称为“一化性”蚕;在热带地区,由于桑叶终年生长,蚕没有必要滞育,所以,生活在这里的蚕就称为“多化性”蚕。同理,还有“二化性”蚕。
古代养蚕人孵蚕,是把它们包好捂在胸口的,要捂十来天呢,不能离身,俗称“暖种”。是不是开始有柔情了?当然,你不一定非得这么做。其实,蚕很聪明,只要到了春天,桑树发芽了,它们像先知先觉似的,自己就会孵化出来。当然,让它们有这种先见之明的是它们的遗传基因,这是它们的祖先赋予它们的对外界温度变化的敏感特性。
孵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它们孵化更快些,更整齐些,这个过程有个专业名词叫“催青”。现在农民养蚕已经不需要那么做了,有专门的机构会为他们催青,在规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就像在孵小鸡的哺房里一样,等蚕卵由灰色转成青色,说明小蚕快孵化了,再把它们送到农民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