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伦理生活的道德
佛教不仅是重视感情的宗教,也是非常重视伦理关系的宗教。佛陀成道之后,没有几年,他的父亲净饭王去世了,王子们商量着净饭王出殡的时候,大家抬棺木之事。佛陀知道了,对大家说:“我也参加一份,尽尽我为人子的心意。”第二天,佛陀与王子们一起抬着父王的棺柩出殡。佛教很重视慎终追远的孝亲之道,佛陀以身作则,留给我们可贵的典范。
佛陀自幼失怙,由姨母大爱道夫人抚养长大。佛陀成道以后,大爱道也要求跟随佛陀出家。当时印度最初的僧团,没有女众,佛陀也不主张妇女出家学道,但是对方是姨母,是抚养自己成长的长辈,佛陀为了尊重伦理,因此开了方便法门,允许大爱道等削发出家,以报答哺乳之恩。
唐朝的道明禅师,俗姓陈,他为了奉养高龄老母,编织草屦,售得微薄金钱,以为甘旨孝养所需,人们尊敬他的孝行,因此称他为“陈蒲鞋”。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有一位道济禅师,经常肩挑扁担,一头挑着行动不便的老母亲,一头挑着经书,到处讲经说法。人们因为恭敬他的高行,也尊重他的母亲,要帮忙照顾禅师的老母亲,他总是婉拒说:“这是我的母亲,不是你们的母亲,我的母亲不论如厕吃饭,都应该由身为人子的我亲自来侍候。”由此可见佛教非常注重对父母之恩的回报。